免費
宏觀上,文化是驅動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社會創新的根本動力是文化因素,于此同時,也在不斷的塑造新文化。微觀上,除了產品、系統和服務等常規的設計范疇外,社會創新的關鍵設計因素是人,而作為個體或群體的人的關鍵變量是他們的文化。該演講試圖提出問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看待正在發生的文化轉向現象和必然性,及其對社會創新的意義?又如何從中國文化的視角看可持續社會的構建和社會創新的價值?
嘉賓介紹
▼ 鞏淼森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國際藝術與設計院校聯盟執委
鞏淼森,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DESIS Lab主任,是米蘭理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聯合培養的設計學博士。現任國際藝術與設計院校聯盟(Cumulus Association)執委、國際社會創新與可持續設計聯盟(DESIS Network)國際協調委員會委員及中國聯盟(DESIS-China)聯合協調員,也是中國高校設計學博士論壇和中國服務設計教育聯盟的發起人之一。他的學術專長包括服務設計與社會創新、華夏文化溯源與設計創新、創新設計等。
聽課獲益
·了解設計、可持續設計、社會創新設計如何回應嚴峻的全球性挑戰
·學習中、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價值
·學習什么是文化轉向
·了解全球化挑戰和危機背后的重要矛盾
·學習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
作品案例
· 面向未來重估中、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價值
· 文化轉向
· 全球化挑戰和危機背后的重要矛盾
· 社會發展的底層邏輯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范學院。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干,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