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在线网站,女人体1963试看120秒,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456主播喷水在线观看,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链接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2018免费

技术公司里的设计师成长

1 課時 時長:39:39

分享至:
收藏

免費

2016年[設計教育再設計]第五屆國際會議職業通道分論壇,該論壇主要探討了設計畢業生都在從事什么樣的行業,能夠拿到多少薪水?從而了解教學大綱應該針對培養目標還有培養模式做哪些更新,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在哪里、產業的需求在哪里?

在本段演講中,來自華為UCD設計經理劉勇,發表了題為“技術公司里的設計師成長”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分享了華為UED團隊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情況,也詳細的講述了技術公司里設計團隊的工作流程,還有華為培養設計師的成長路徑。


重點獲益

· 了解如何在技術公司里做設計

· 了解華為設計師的工作流程

· 了解設計師該如何去獲得成長


圖文實錄:

我畢業以后干了兩年私配就來了華為,更多是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經歷。在技術公司里面,在那么大的公司里面有一個設計團隊去做用戶體驗,我在整個過程包括現在我們也在做很多自內而外相對比較高端的設計項目,也在做很多海外的設計合作,自內而外看這個過程中的經驗,其實伴隨著個人的成長是一直往前走的,這個過程中的有很多經驗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最近三四年,我每年都會來到這里,跟畢業班的同學有一些互動和交流。從我的感覺上來說,江大真的是國內交互設計的黃埔軍校,從課程設計角度、很多同學具備專業能力和設計方法的角度來看,跟企業里面的很多技能要求,江大已經做到很好的銜接和匹配。這邊我更多分享的就是說,當你從學生轉變為設計人,靠這個飯碗來吃飯,這個中間可能還是有挺大的區別和轉變,也可以真實的還原,在華為里邊設計師是怎么樣參與項目的。

雖然國內的設計行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轉變,這個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尤其是當你從學校里面出來,到企業里面去做設計,你會發現這里面依然會有壓力,你會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做設計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你提各種各樣的要求,我們可以認為是一種需求,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信任和壓力。整個鏈條上各種各樣的環節,你的用戶、領導、產品團隊、市場團隊、資源需求……然后又提到了設計,因為我也是很長時間在華為工作,更多的還是從技術這個背景出發,其實在設計領域里面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做設計咨詢會有很多價值觀的輸出,結合自己專業的設計想法和設計能力對外輸出設計的價值。

這是APPLE,實際上在做設計表達,環境非常高大上,設計服務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最終的工作價值或者說價值轉化就是設計本身。一個設計公司找到一個客戶,是他的甲方,滿足了甲方的設計需求,把設計的活交出去,把設計的需求滿足了,獲得商業收益,這個事情就算做完了。其實同時還會有一些類似互聯網公司,可能迭代非常快,本質上提供一種互聯網的產品或者服務,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不斷地去迭代、不斷地的去配合最終上線服務的一些結果和目標。

以華為為例,更多的交互的是產品或者是設備,這種設備可以是機柜和網絡的設備電信的服務、電信的軟件,包括最近幾年比較火的相關的一些終端的業務,在這種過程中,設計本身產生價值嗎?設計本身脫離于產品只是設計本身,實際上在這樣一家技術公司里面是沒有價值的,最后設計一定是要轉化,一定是要依托到某一個具體的載體上,這種過程中設計又該怎么去做呢?先給大家看一段視頻。

我們的設計要依托產品,因為我們做的是電信行業,怎樣依托在電信產品上,通過體驗去解決使用電信產品過程中的廣義問題。這里面有大量設計方法、設計工具、設計流程,通過設計創新也有很多跟海外的設計合作。這些手段具體到我們的設計行業或者說設計行業的每一個個體,怎么樣開展工作,整個工作的聚焦最終結果和目標在哪里,像最終講的目的是聚焦設計力量與未來產品商業競爭的核心,本質上我覺得我們在做一個什么樣的改變或者說我們做什么樣的追求,這也是說怎么樣去解決設計師在公司里面的定位,只是處于流程末端,只是去解決設計需求的問題,怎么樣去驅動產品構建價值,把這個目標放在這,然后設計師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去開展的。

前面的預告視頻可能挺高大上,有海外的,很典型的是微軟和Facebook。這是我們的辦公室,我們團隊,所有的設計師都有自己固定的辦公位,開放式的工作環境。這是我們的設計工作室,一個相對獨立、專業的環境,也會有設計交流和評選。大家可以注意看一下時間,大家在干什么呢?下半年即將上市華為手機上面的最新UI,他們正在做這個設計,給華為終端匯報的前晚一直在對設計材料,大家都在反復的推敲每一個細節。

這是我們另外一個工作室,是在做智能家庭的視頻體驗創新,在瑞典也有一個為了支撐這個項目召開的工作室,是設計師手把手把這個打造出來的,這幾個照片說明了什么?環境包括工具其實在華為內部也是彈性地流動,我們不會說圈定一個什么樣的場地,圈定一個什么樣的環境大家在這個環境里工作,環境都是為了工作的目的去搭建和生成的,最開始是干什么?最開始的場地是設計師平時在工作,那個環境還會有開發團隊和產品團隊去創造一個空間,大家能在這里,也許我旁邊就是開發和測試,另外會有設計創新的環境,需要有一個集中讓大家去沉淀和去做設計洞察和設計產出的場景,就是設計工作室。

接下來給大家再介紹一下在華為的具體工作,我們一些具體的流程、方法以及我們在整個產品鏈條上怎么樣運作和配合,這里面提到了兩個關鍵詞是專業和融入。先看一下專業是什么樣一種分解和表達方式,專業一個是這樣,左邊的圖形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其實本質上是怎么樣融入產品開發流程比較經典的東西,其實沒有這個方法,產品也是可以開發的,就是左邊這個圖可以集用戶的需求,把這個需求定義,并且轉化成工程的特性,橫向的就是我們講的,華為其實本質上不是一直在講體驗設計,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本質上就是說把中間從用戶的需求收集完了以后怎么樣在需求定義完了之后,通過產品定義去構建設計原形快速的迭代。

右邊這個圖是我們團隊一直在不斷地變化,最開始部門成立2005年到2006年是叫用戶技術,那個時候更多的工作是在產品開發和交互之后,產品已經開發出來了,到底這個好不好用、應用性怎么樣我們做一些測試,出一個報告,發現多少問題,得到了一些改進的建議,最后導入到產品開發里,最開始的方法,到后來真正開使用UCD流程,這個時候設計工作就真正介入到產品開發周期,產品開發之初立項的時候,設計團隊就要介入這個需求定義,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介入到整個產品開發的過程和標準流程,我們會在過程中出報告去做相應的交互設計、原形、視覺效果,最后有相關的規范、相關的各種交互件開發。從最近幾年我們也在做一個轉變,就是EXD,體驗驅動我們更多會往前去走,更多會做設計的洞察,會做設計的創新,在前期就去幫助定義和界定產品的功能范圍,通過這種方式來做到驅動。

這是我們一個標準的項目會做的事情,最開始我們會做很多用戶信息數據的收集,這個墻是還原用戶的使用過程,還原只是本身,只是用戶怎么用。用戶怎么用只是告訴你,以后你能設計出一個滿足他或者說方便他的產品很難,中間這個過程我們就在做歸納、在做整理和分類,把用戶大量的原本實際的使用場景、實際的角色和需求去做歸納和整理。到了右邊第三步,用戶是沒辦法告訴我,產品特征第三步是做洞察,就是中間那部分大量的信息是原始信息,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要被爬起的,這是我們第三步要去做的。

剛才講的是一些標準的設計流程和方法,還有一些是在用戶研究這塊,我們在具體的項目里,像剛才講的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設計方法包括研究的方法,我們一直多在用,具體該怎么樣實施和落地,還是根據不同的項目,甚至有一些項目我們并不會配備專門的用戶研究員甚至都是交互設計師和設計師,直接會用一些基本的、快速的調研方法和工具直接去到用戶那,當然也有一些比如說創新的項目、設計驅動策略的項目,可能在前面會花兩到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做大規模的海量的用戶研究,支撐到創新設計文件的生成。

左邊是周末我們都會約一些用戶做最簡單的問卷,右邊是在工作環境里面,我們一個方案出來之后會形成Demo,在具體的設計上做總結。除了基本的用戶壓力方之外還有一些策略研究,有可能相應的周期會更長,我們可能會針對某個領域,跟產品形成一些互動去做這個事情。這是當時做下一代網管項目之前,我們當時花了很長的時間走訪了非常多的用戶,我們看項目左下角的第一張圖就是聽他去抱怨、聽他去描述平時在維護網絡過程中工作到底有多么復雜,到底有多少困難,我們在中間也會做一些主題充分發展,同樣我們會形成一些相關的文件。

前面講的是研究的方法,除了研究的方法,內部更多的還會有基于設計,畢竟在整個產品的交互流程里面,不像互聯網公司一樣把設計交互完了以后快速迭代、快速上線就行了,內部有很大的產品板塊可能周期都比較長,整個開發的體量也會很大,我們還會形成跨產品一致性的用戶體驗工具和組件庫,我們出了相關的交互以后會通過設計的體驗庫,包括設計工具,還有組件庫以及一些相關圖標的素材,幫助在這個領域里面能夠長期高效地構建持續高質量的體驗水準。

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組件和設計的積累,我們可能會把整個設計師的工作環境跟整個設計去交付的工作環境切到設計工具上,以后有可能是所有的設計師不管是交互設計師還是什么設計師都依托在這個工具上,這個工具本身在某一個產品里,會有一些已經固化和積累下來的設計組件,基于這些設計組件,我的設計師可能更多的是把精力聚焦在怎么樣挖掘用戶的問題、怎么樣洞察、怎么樣構建更有競爭力的方案,而把大量的工作從畫圖去搭建原形中解放出來。剛才前面講到的是專業,更多的是一些能力、一些技巧,再看看融合。

融合在我們這有比較大的特點,目前整個設計過程跟整個產品的開發流程是緊密融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右邊是整個產品開發的過程,產品開發的每一個環節里面我們都已經定義了,非常明確的設計工作職責、工作范圍以及相應交付。比如說從概念階段,我們做市場分析,包括會出一些概念的設計方案,到了計劃階段,就轉入了具體的設計階段去出交互原形。到了開發階段,我們的設計方案就要做一些早期的評估,可能還會做檢查和一些問題的修復,到了最終產品上市,可能會做一些最終的調研。

這是設計師需要去做的事情,跟開發團隊、跟產品團隊都是在一起的,再結合剛才前面講的,我們現在可能還會往前更多做一步,就是在前面,我們會在具體的產品真正被開發和立項之前,就會去定義這個產品用戶體驗的策略,這個策略到底怎么樣去做,里面可能不僅僅是處在需求的后端,也不僅僅局限在只跟需求互動,通過前期的壓力和策略的分析,我要去識別這個產品,最終產品的體驗過程中,你要去構建什么樣的設計概念,最后有可能還會通過一些技術原形的方案固化出來,再導入到產品開發。

這個地方講的是配合關系上的融合、工作方式上的融合。可以看到,右邊的這個圖,華為整個模型或者說技術公司開發的過程其實是很長的,包括決策也是非常多的,包括制造的、質量的、研發的,在研發團隊里面,我們的設計團隊可能在一個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設計了非常多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其中有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用戶研究設計師,其實自己的角色也是需要有跨界的能力,同樣在整個開發團隊、產品團隊里面,我們也是需要產品經理、系統分析師、測試、開發人員。同樣地,在設計的各個環節和領域里面具備基礎的技能,這就說明要跟整個的產品方式聯合在一起。

這是工作實景,這是做幾年方案的探討,這是跟研發團隊在說方案,只有兩個是我們的交互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我們的工作,除了整天坐在電腦面前畫圖以外,有大量的工作是跟產品團隊互動。這個密度有點高,我們做設計不僅僅是為了做設計,設計方案本身不直接產生價值,設計分按一定的內容要轉化、一定要落地。這是我們當時在一個項目的過程中設計方案都做完了,這些團隊是做動效和前端代碼的實現的,我們的設計方案怎么樣轉化、怎么樣100%的落地、怎么樣100%實現效果,我們會組織資源把設計從紙面做出原形。

剛才講的是,跟整個產品研發的過程混合,其實不僅僅是這樣的。除此以外,設計師還會再往前去走,走到客戶,因為我們的產品設計最終交到我們的客戶,其實我們的設計師更多會在這里,設計師是在給客戶講解解決方案,一個產品最終是不是上線為他自己的QC,到為消費渠道里面的用戶提供服務的時候,他也面臨很大的決策,華為給他提供的產品性能夠不夠強、成本夠不夠低、體驗夠不夠好,這是需要我們的設計師到那去驗證的,我們的設計為什么這么做,體現在哪里,用戶到底怎么樣使用,是不是高效、是不是有吸引力都是很重要的。

這是希臘電信,他們手里拿的就是我們的設計方案的設計原形,這個方案完成之后,我們所有設計的工作就跟我們的客戶達成一致,他對我們產品最終交互的體驗,對我們產品最終在用戶那里可被感知的整個體驗,形成了確認回饋,對所有的設計方案做了簽署,最終這個東西會導入到整個產品開發流程里面,作為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標準來營造。我們的設計出來以后幫助產品、幫助解決方案去構建產品整體的能力,體驗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是在相關的一些電信展,這里面最左邊的是我們的設計團隊,相關的設計總監和專業設計師,我們也去到展會的現場給客戶介紹、講解我們的方案,我們是怎么去想的、我們的設計怎么生成的,最終的設計效果怎么樣。

前面介紹的是專業和融入,這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指技能上的專業,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專業方法和專業手段,包括學校里的學生出來以后具備了最基本的做一個設計交付需要的技能,融入是流程上的融入,實際上在這個層面上是我們現在追求的,包括我們推進的還有第二個專業,就是從技能上的專業提升到設計思維上的專業,技能更多的是怎么樣去個人實現,通過組合什么樣的方法、通過組合什么樣的設計技能去達成最終的目標,這是更高的一個層面,融入更多的是我們怎么樣跟產品團隊乃至于跟客戶建立一種超越甲方、乙方之間單純設計服務的關系,怎么樣跟他形成關系,其實包括講到被偷了怎么樣,更多的推進整個價值,怎么樣跟利益相關人進行超越執行層面的關系。

后面快速給大家展示一下華為設計師的成長路徑,當然我們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改變,主體還是設計師、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更多是初級、中級、高級成長上去的,但是到設計專家就沒有了,這也是我們崗位設置上的導向和要求,實際上到了高層次的設計崗位或者說設計層級,可能是多種設計的融合,其實這種融合人無完人,而且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出身、擅長不同的設計師沒辦法被要求說技能邏輯性很強,交互設計非常專業,在研究這塊有非常專業的各種專業技能。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到了高層次的設計專家,必須去具備在三個領域同樣的思維,有可能只在單一的領域產出和執行,但是一定是帶著綜合的,帶用戶理解和洞察的,怎么樣去定義這個產品的邏輯和交互以及最終產品的設計表現力,一定是一個融合的發展。剛才提到了,其實在每一家企業里一定都會有兩條線,一條線是專業線,一直往設計專業的方向發展;還有一條線是管理線,我們這塊可以看到,你到了高層級的設計崗位以后可能會在右邊虛線的框走,就是管理線,在管理這條線可以有一個切換,而且這邊其實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有一個所謂叫設計崗位和管理崗位的融合,實際上在我們內部沒有太多純粹的管理,不是說只做管理。

從設計崗位的角度來說,可能也有非常大的特質,就是沒有基礎的設計積累的人去帶領設計團隊達成體驗的目標,這是非常難的,可能這個點大家會相對更容易理解。另外一個點是什么呢?其實本質上,我們認為管理并不是崗位、并不是專業職責,越是往上越是到高層級的設計職責上,可能在做設計工作的每一個過程,必須帶著管理的視角、帶著管理的經驗,本身設計就是管理,管理用戶的經驗,管理開發流程里面每一個相關人的訴求。

在每一個級別上這邊要求的條件和標準,初級設計師可能更多的是描繪原型、出效果圖。中級設計師定義一些規范、輸出設計組件,包括設定一個產品的風格進行宣講,高級設計師可能更多的要去做洞察、產出設計理念去做設計引導,設計專家更高層面要做設計拉同、提煉、演選保持持續成功,設計總監就更高了,這幾個層面分別對應是什么?設計的能力、設計的模式、設計的思維、設計的架構和設計的教育,同時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是要構建關系,怎么樣跟每個環節形成剛才講的超越執行層面的關系。

我們整體的工作剛才講了,我們的流程、方法怎么去融入我們最終的價值體現,還有一段視頻。

剛才這個視頻其實不長,但是通過剛才講的價值體現,更多的是想給大家傳遞,這個短短的視頻傳遞出來我們一直在追求的幾點,一個是來源用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跟大量的用戶做互動,去到那觀察他的痛點,怎么樣幫他去構建能夠讓他滿意的產品,第一是來源于用戶。第二是體驗驅動,可能我們更多的不是只做簡單的設計執行,更多是提煉和構建設計概念。第三是專業交付,再好的概念都要落地,怎么樣通過專業的交付最終變成實實在在的交付。第四是商業成功,我們最終所有的核心都是回到原點,我們的設計一定是要依托在產品之上,幫助產品構建最佳的體驗能力。

這是我跟學生和團隊在過程中的交流,可能一個設計師在剛開始做設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在最開始的一到兩年里面只是做一些片斷的、非常瑣碎的工作,可能半年時間就是做一個模塊的模型,整天畫相框,但是還是希望在最開始的階段里面盡可能通過單點的項目組合起來,但是在整體的流程里面,盡可能建立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觀念,怎么樣盡快的體驗完整的設計過程。第二點是走入到產品團隊,跟你的周圍上下游和利益相關人互動,他們會給你不斷地施加很大的壓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發現,你會不斷地想辦法用你的設計專業能力,不管是表達能力,還是溝通能力去搞定他們,從學生到職業的轉化一定是非常快的。第三是盡快形成你的設計風格。

還有三點是我們講的,尤其像江大的學生,在設計系這個層面,對各種工具和方法的掌握非常熟練了,另外一個角度強調習慣,因為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習慣的,而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可能會讓你受益匪淺。第二個是設計思維大于設計技巧,設計技巧我該怎么使用、為什么使用,這背后的設計思維是要注意的。第三個是職業性格大于職業規劃,可能你自己心目中會有一個設想,但是往往這種設想一定不要被自我的設想約束了自己的價值,好的職業性格,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地把你的專業工作能力,最終在設計工作里面體現出來,影響到你的團隊、影響到你的周邊,建立你的設計影響力,這會比自我職業規劃更加強。

最后八個字,這不是我歸納的,歸納的人也是設計圈里的朋友,他也不在華為,但是從我理解他這八個字來看,真的是歸納地非常到位,“心懷野心隨遇而安”,一定要有目標和理想,一定要充分地學習,掌握不同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思維,但是不要放棄任何一件小事情,不要好高騖遠,不要不在乎當前的每一個需求、每一個點點滴滴的輸出,把當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


目標聽眾

· 有志于體驗設計的設計師

· 產品經理及用戶研究人員

· 企業管理者、創業者及投資者

· 設計愛好者和設計學生


關于[設計教育再設計]系列國際會議

該會議由無錫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學主辦,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無錫市工業設計協會承辦。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體驗設計專業委員會(IXDC)等13家單位協辦。共五屆。

· 2012年:“范疇、方法、價值觀”針對設計學科成為一級學科的背景,反思了設計學學科研究對象、實踐方法和判斷準則的定位問題;

· 2013年:“新領域、新問題、新對策”更多地從實踐的角度探討了設計思維在包括健康、服務設計、公共事務管理等諸多新興領域的應用拓展,以及設計咨詢服務自身的轉型升級問題;

· 2014年:“哲學概念”明確地提出了哲學方法在理解設計領域復雜現象中可以發揮的抽象和理論構建作用。

· 2015年:“新現象基礎:體驗、策略、健康”圍繞企業用戶體驗、戰略策略、健康醫療等新興共同話題或實踐領域,用經驗分享和學術抽象兩種手段和現象學的方法,在探討設計實踐和設計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時,嘗試將現象學的方法運用到實踐升級和教育轉型當中。

· 2016年:“精心設計的教育:經歷、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會議的收官之作,也是把會議從“設計教育”引向另一個主題的承上啟下之作。

官網:http://rededu.jiangnan.edu.cn/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劉勇

劉勇

華為UCD

設計經理

目前就職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擔任UED團隊設計經理,具有豐富的設計經驗和深厚的行業背景。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范學院。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干,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聯系客服

故障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