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
2016年[設計教育再設計]第五屆國際會議職業通道分論壇,該論壇主要探討了設計畢業生都在從事什么樣的行業,能夠拿到多少薪水?從而了解教學大綱應該針對培養目標還有培養模式做哪些更新,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在哪里、產業的需求在哪里?
在本段演講中,來自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體驗設計專業委員會(IXDC)的胡曉先生,發表了題為“互聯網+時代下的用戶體驗變革者”的演講。他在演講中主要分享了中國體驗設計行業的宏觀數據,包括就業情況、學生就業的趨勢,還有產業對于設計行業人才的需求。
重點獲益
· 了解中國體驗設計行業的現狀
· 了解設計學生的就業情況和趨勢
· 了解教育應該如何和行業相結合
圖文實錄:
大家下午好,我叫胡曉,來自IXDC。今天非常高興能夠來到無錫,因為其實我是第四次來了,就是國際設計教育這個會議我是持續在參加,每一年也會有新的話題和內容,和辛院長有很多的溝通,希望能夠從行業的角度提供一些資訊,給到行業從事教育的老師或者是即將面臨就業的學生朋友,希望我今天的這些內容能夠給到你們些須的思考或者是啟發。
2008年的時候我和廣東美術學院的老師有探討說在網易招設計師當時招不到的,因為沒有這個專業,所以當時其實我創辦IXDC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為網易招人,那時候和騰訊的同時以及廣州其他的互聯網公司和國企,我們探討一件事就是怎么樣培養設計師,當時辛老師剛好是香港理工負責設計專業我們就一起構想了IXDC的這件事情。
最近一陣子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什么要講這件事情呢?這件事情對我們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第一個“互聯網+”它讓傳統的所有行業都做到了連接,通過互聯網進行聯系,所以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家具、互聯網+智能所有的產業都可以跟互聯網進行連接,另外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傳統企業都在思考新的模式推動自己的發展,國家宏觀關注的是經濟和就業的問題。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創業熱火朝天的勢頭,這里最大的關鍵點就是和人才的接觸,你要做這件事情總是跟人有關的,跟設計師是有關的,如果做互聯網的東西就離不開設計師。
我想講一講中國用戶體驗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我們做的調查報告數據,看能不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這個報告做了六年了今年是第六屆,每一屆都是和中國大的互聯網公司聯合主編的,最近這一屆所有的問卷設計包括數據的分析和整理以及最終的報告和素材,基本上都是由企業在做的,還有一些主要是負責全部的協調和組織推廣。大家可以看得到,我們2016年是和騰訊CDC還有陳妍一起在負責,前兩天我們有和淘寶還有華為還有百度,其實我們隔兩屆就會換一家合作公司保證一些數據報告嚴謹性和市場結合的緊密度,希望數據和驗證能夠更加真實有效。
2016年的報告其實我們現在還沒有正式出版,所以今天給到大家看到的都是我抽取的部分數據的樣本,不作為最終的報告的發布,所以今天這里的數據有一些最終相信會有出入。我們對這個報告進行了五大模塊的劃分,調查人群的畫像以及公司團隊的分析、從業群體的滿意度分析以及在這個行業從業多少年薪資的狀態,以及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核心技能和素質素養這五大核心能力的分析,我相信每一塊都有感興趣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得到,通過IXDC每年組織行業大會今年7月份在北京召開,我們差不多三千人的參與者,可以發現大會主講人來自于這些單位。以前我們發現有十來個單位,但是到我們第七屆大會的時候發現主講人其實是來自于四十多家單位,我們一共有150多位講師,所以其實你可以看到在中國和全球來看都是有覆蓋的,我們這里有全球比較多的公司像Google、微軟都有參與。
UX人員的增長拐點是一個趨勢,我們可以看得到在2008年蘋果賣了第一臺iPhone之后在中國的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我記得騰訊當時也沒有說有這么多設計從業者,真正是到2008年的時候才開始招聘的高峰期,一直到2010年的時候可以達到兩百多人的小團隊,到今天就不一樣了,都是一千以上的計算。另外一個拐點是在2015年,我們通過行業的數據可以發現,其實這兩個拐點是比較明確的,因為在2015年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是負責成熟的年代了,我們所講的就是說大的互聯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的基礎布局基本上完成,看到互聯網流量的增長到今年已經開始放緩了。
為什么講“互聯網+”是一個拐點呢?其實是國家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在推互聯網,所以會發現互聯網在其他的領域增長速度非常快,在一些基礎的通訊領域都是比較成熟的,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其他領域其實增長拐點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對于人才量的需求是穩增的,因為互聯網公司相對來說目前階段儲備的人才比較完善,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精英進入所以篩選的是精英,但是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這塊人是沒有的,所以他們的需求量比較大。市場的UX人才的需求量遠遠大于院校目前能夠培養的專業人才,因為我們很多院校還沒有課程方向,我們不說專業的,專業的一般是沒有的,都是工業設計或者是媒體開設的方向。
這是一般的互聯網團隊用戶體驗崗位的劃分,有品牌、用戶研究、視覺、前端、交互劃分,現在看交互設計師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今天來講設計師承擔了原來在企業內部的產品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很大一部分的職能,就是所有的界面圖都是由交互設計師在完成,所以其實交互設計師是這個互聯網行業發展細分的崗位,是把原來產品的活單獨拿出來做了,用戶體驗設計從業的豐富按照我們現在的數據調查來看互聯網公司是遙遙領先的,有60%多的從業者是在互聯網公司里面用戶體驗,還有就是在數碼產品、手機、相機或者是電視機相關的一些行業。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以及一些專業設計咨詢公司。
用戶體驗從業者規模超過一千人以上的,現在的這些中國的巨頭企業或者是國際的一些巨頭企業我們可以看到阿里、騰訊這些都是在通道里面超過了一千人以上,如果算上產品經理部分可能就源源不止了,所以這個群體是在中國的量特別大。
調查報告分四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基本的闡述,就是哪些人會參與我們的調查報告,就是進入我們目標篩選人群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團隊管理、項目管理、品牌管理、品牌設計、產品設計、用戶研究、交互設計、視覺分析、視覺設計,就是有不同的崗位,有一些是項目管理或者是統籌協調的崗位,都是進入到了我們這次的問卷調查里面,我們發現男性占了55%左右,女性占了45%左右。
群體非常年輕,這個表其實和去年的表有一個對比,我發現年輕的群體增多了,可能因為這一年的量特別大,學校的工業設計都是轉了交互了,我看北美的研究生140多個研究省里面有75%是交互方向的就業,所以其實可能是因為新增的學生特別特別多,年輕的公司居多,但是資深的大的互聯網公司可能不是這個數字,這個數字可能要偏小一些,因為整個人特別多,五年以上的五年、八年、十年的比例就特別小,也會發現這個群體的人是特別難招的,現在大公司都在相互挖人。
整體年齡來看大家都偏年輕化,以25歲和35歲為主體,超過35歲都是資深設計師專家或者是設計經理、或者是設計總監,以上就是超過35歲的不太多,是比較少量的。專業背景以設計、藝術、計算機類為主導,計算機和電子信息類占了25%,有很多專業是有交叉學科的,在計算機里面有多媒體有數字化專業,也有新聞傳播和這些類的專業,可能是比較靠近的,所以這些點也有。還有心理學、管理學其他專業就靠后了,數字比較少。本科占的占了55%以上,碩士只有百分之十幾。
從城市就業情況的調查來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這些大城市是最吸引人的,我們發現北京的數量是最多的占了30%,然后是深圳、上海、杭州、廣州。城市越南方男人越多,你會發現以長江為界限,越靠南方男生越多,越靠北方女性的比例越高,北京的女性比例占了57%以上。
第二個模塊講講對于薪資的影響就是待遇,我相信這是所有人關注的。我上午聽老師講有很多學校學生的就業一開始進企業是8000元到12000元,本科生畢業就有這么高,其他的像工業設計領域的學生就業就變得困難一些,你會發現互聯網公司提供較好的薪水和競爭力,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去看得到這個和公司的規模是有關系的,然后就是和你單個個體來講跟工作經驗、時間、學歷、跳槽的經歷都是有關系的。
同行業薪水的水平對比,這里可以看得到專業,就是說項目管理還是設計管理還是交互之間薪水的差別,8K到1.8萬是一個主體的全國的水平,超過兩萬以上是比較有經驗和資深的,15萬以下占了50%左右。如果說薪水要超過20萬,那對于學歷都會比較多,超過這個界限你就會發現比較高。80%的從業者我們這邊的數據是說對于在職群體的數據表示每年的工資漲幅在15%左右,就是互聯網企業的公司現在給大家加薪普通是有加薪的名額,幅度還挺大。
第三個模塊講的是工作滿意度與動向,其實這個是綜合評估,一個是叫信心指數,就是你對于你所從事的崗位有沒有足夠的信心,對于未來。你在這家公司從事這個工作、從事這個工程的滿意度是怎么樣的,這里有兩個指數。兩個指數都是比較高的,信心指數就是說你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80%這是普遍比較高的,這是兩年的數據,2015年和2016年,對于公司這個崗位項目的滿意度在65%左右,絕大部分人還是比較滿意的。這個是看城市度,我們發現中間有一個數字提高比如說杭州,你看這個城市的滿意度來說是最高的。杭州、上海、北京最滿意。你對這個工作滿不滿意其實是取決于多個因素的,并不僅僅只是錢的問題,不只是錢的問題,所以就是說選擇工作更多的是薪水待遇的問題。
滿意程度的影響因素我們看第一個32%的是“不受重視沒有話語權”。設計師經常認為只是一個美工,在項目上沒有說話的權利不受重視,這個時候設計師如何在企業里找到話語權,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第二個是薪酬低,因為工資低所以我要跳槽所以我不太滿意,占了32%。第三個是個人能力無法發揮占了29%,這三個指數是非常明確的,個人能力無法發揮就是說你的團隊協作,或者說你覺得項目或者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沒有辦法發揮你自己的個人能力。
各崗位的滿意度和信心指數,我們整體來看視覺設計、團隊管理、用戶研究、交互設計、項目管理、產品設計、品牌設計,這些的滿意指度和信息指數最高的就是Boss,老板往往對于這個指數的滿意度是最高的,可能也是因為他的薪水是最高的、權利是最大的、話語權也是不錯的。另外從公司的管理來看應該是項目管理或者是產品另外一塊品牌設計和用戶研究和交互設計,這其中最低的就是交互設計,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有必要探討一下為什么交互設計是最低的,其實交互設計還是挺折磨人的崗位。收入越高滿意度越高,這個可能確實是大家普適價值,錢能說明你的能力也能說明你的經驗和資歷水平,在企業是用幾點你的薪水、你的榮譽來表達你在這個公司所具備的能力和資歷。我們可以看得到上面的薪水,就是超過50萬以上年薪的應該都是設計主管、項目經理之類的。
我們來看看這個詞就是跳槽,很多企業主管聽了不高興,但是這個事情怎么來說呢,它是一個非常普遍性的東西,有70%的人表示是換過兩份甚至是三份工作,當然其實我們如果在第三家公司來看前面兩個經驗我們也會覺得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他有他的經驗和履歷能代表能力和思考,跳槽的原因產品項目前景不好、公司團隊狀況糟糕、待遇不好,最關鍵的可能是產品項目前景以及公司團隊的狀況還有普適待遇的問題。35%以上的人做過兼職,品牌與視覺最多,這個工作比較好接單,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共鳴,就是做品牌和視覺容易接私活。
未來一年是否有更換工作的意向,有50%以上表示不打算換或者是沒想好,真正想換的應該有15%左右。用戶體驗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在這個崗位保持你的競爭力應該有多個緯度和內容的考慮。我昨天在看你們本科的教學大綱,我發現通過和你這個緯度去對比的話很多課程是在這個緯度里可以套得上有這個課程,我覺得江大的戲整體的課程設計師非常優秀,崗位不同、側重不同,所以說你的崗位不同對于你的能力模塊要求也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看到每個都有。
KPI和用戶體驗決策,我們發現公司規模越大KPI越是優先,公司小一點的KPI就會相對落后一點,這是兩者的優先方式,是在不同的團隊里面。用戶體驗設計資源與KPI,我相信這一塊待會兒后面兩個講師會講得更多一些,因為他們會提供設計通道內容給大家,因為有兩條線一條是管理線一條是專業線就是雙通道的設計,正式的報告要7月1號才能公布,我講的也不是最終的,我提供的部分數字可能會有些偏差。我們以往的版本都會在IXDC和各自的合作伙伴官網可以下載到。
最近我們一直在思考新的事情,就是IXDC做了那么多線下活動包括今天江南大學的教育會議,我們也是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能夠承接和連接起來,所以就是說我做了一個meia新的品牌,把所有設計類的資源和演講以及未來連接大家的平臺做起來了,現在基礎已經完成,主要的內容就是三大模塊,前瞻視野、知識結構、專業課程、軟件應用和基礎教程。
目前最多的是前瞻視野的內容,大的是線下面對面的活動,線上是公開課、云課堂以及一些專利片,點播和直播的概念。這是已經上線的東西,直播類的,都是把IXDC這些年所有的線下資源沉淀在上面,這是meia的APPiOS和安卓都已經上線,我們主要有兩款APP第一個是針對C端的以課程內容為主,一個是針對B端的以公開課、組織學校能用到的工具。
這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非常謝謝大家。如果說對報告的內容有興趣的,我們可以私下里和我交流,這上面是我的微信。以往的報告可以通過我們的官方網站進行下載,把接下來的時間交給后面兩位嘉賓。
目標聽眾
· 有志于體驗設計的設計師
· 產品經理及用戶研究人員
· 企業管理者、創業者及投資者
· 設計愛好者和設計學生
關于[設計教育再設計]系列國際會議
該會議由無錫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學主辦,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無錫市工業設計協會承辦。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體驗設計專業委員會(IXDC)等13家單位協辦。共五屆。
· 2012年:“范疇、方法、價值觀”針對設計學科成為一級學科的背景,反思了設計學學科研究對象、實踐方法和判斷準則的定位問題;
· 2013年:“新領域、新問題、新對策”更多地從實踐的角度探討了設計思維在包括健康、服務設計、公共事務管理等諸多新興領域的應用拓展,以及設計咨詢服務自身的轉型升級問題;
· 2014年:“哲學概念”明確地提出了哲學方法在理解設計領域復雜現象中可以發揮的抽象和理論構建作用。
· 2015年:“新現象基礎:體驗、策略、健康”圍繞企業用戶體驗、戰略策略、健康醫療等新興共同話題或實踐領域,用經驗分享和學術抽象兩種手段和現象學的方法,在探討設計實踐和設計教育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時,嘗試將現象學的方法運用到實踐升級和教育轉型當中。
· 2016年:“精心設計的教育:經歷、能力和理想”既是系列會議的收官之作,也是把會議從“設計教育”引向另一個主題的承上啟下之作。
免費
0人打賞
機構簡介
前網易高級產品經理,IXDC創始人。專注于設計與用戶體驗理念的傳播和推廣,策劃和組織了大量的影響力大、規模大、參與度深的會議、展覽、行業調查、沙龍、國際考察等等。帶動了企業的商業變革與組織創新,相互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了產品創新與提升服務品質,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商業價值。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前身為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系,始建于1960年。為中國現代設計教育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和全國最早成立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校之一,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主要發源地、中國設計教育改革的先導和示范學院。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干,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